
草苺故事
草莓引進台灣種植開始於【1934年(民國23年),由日本人引進9種不同品種的草莓,試種於台北 陽明山地區;但因環境與氣候的適應問題,抗菌力又較差,不曾達到經濟規模,最後未能大量推廣。
1952年 台北蘆洲農友李安章託友人帶回「亞美利加」品種草莓24株,雖然經細心培育後繁殖成功,但因栽種環境不佳使得產量不甚理想。
1957年 大湖鄉民賴雲添到其親戚李安章家,對草莓非常有興趣,遂於1958年,與陳世源、吳世金農友 ,一同購進草莓種苗,栽培0.4公頃,此為大湖栽種 草莓的開始。
大湖草莓開始推廣的品種為「亞美利加」,與稻米輪作。
當二期稻作採收後整地,11月草莓秧苗定植 ,隔年2月下旬至5月採收。
1966年 引進日本「福羽」品種;1968年引進美國「愛利收」品種。
1979年 由新竹農業改良場引進日本「春香」品種,具有早生果重、形大質優的特點,可在10月上旬定 植,12月就可採收,因而成為最受農友歡迎的品種。
1985年 引進日本「豐香」品種,經過農業改良場、農會與農友的不斷研究與改良,栽培管理技術持續 進步,使得栽種面積與產量逐年增加。
1990年 農改場研發豐香改良品種,命名「桃園一號」,葉數中等,早生果實少,重量足,早期扇形果 多,耐貯運;但其株形披狀,葉柄及花梗短,需與生長調節劑處理,促進葉柄與果柄以利管理採收。
1993年 農改場推出新品種「桃園二號」,葉大色淡,繁殖倍數高,11月下旬採收,耐寒罹病率低。
1998年 新品種「桃園三號」問世,葉大色淡,葉數少,適合觀光果園栽種。
目前苗栗大湖草莓栽種面積約五百多公頃,面積與產量約佔全國八成,且因一地難求,逐年向泰 安、公館、卓蘭、獅潭、三義等鄰近鄉鎮擴展。由於草莓栽種受先天生長環境與氣候影響很大,適合之栽 培地點尋覓不易,加上後天的專業栽培管理技術,若無法達到一定的品質與產量,即難以永續經營。 其他栽培區域零星散佈於台北、桃園、新竹、台中、南投、雲林、台南、高雄等地。
1978年 大湖農友徐志文開風氣之前,開放自己的草莓園,讓遊客自行採果,是為觀光果園的開始。 由於利潤較高,使得位居交通便利的草莓園,幾乎都改採觀光果園模式經營。而位置較深入山間或非 在道路邊的草莓園,成為提供批發至全國各地銷售地點的主要產區。
草莓栽種適合於氣溫18-22度之間,無雨但有充分灌溉之砂質土壤;土層深厚富有機質,排 水通風良好 ,ph值5.7-6.4之微酸性土,不耐嚴寒、高溫及乾旱,更忌雨水。草莓果皮與土壤接觸易生病害,影響外 觀,一般皆以銀黑兩面塑膠布覆蓋,黑面朝下抑制雜草生長,減少除草的的人工管理;銀面朝上反射日 照,促進光合作用,
減少果實受日照死角,冬季又可保溫,減少雜草吸收肥料及水分蒸發。
7月 假植苗 1月 第三期花開數量最多、採收第二期草莓
9月 施放基肥、整地、定植秧苗 2月 第四期花開、採收第三期草莓
10月 造肥、覆蓋塑膠布 3月 第四期草莓因氣候回暖、照顧不易、數量減少;缽苗定植
11月 第一期花開、開花後約30-40天採收:盛接缽苗 4月 一般平地草莓採收結束、田地休耕或轉作其他農作物;本圃苗整理
12月 第二期花開數量較多、採收第一期草莓:缽苗切離親株 5月 幼苗繁殖期
1、缽苗培育法:用培養土培育母株於培養缽中,培養土成份為泥炭土、蛭石、珍珠石、有機質等。
2、穴植管育苗法:1992年由桃園農改場試驗成功,使用乾淨介質至於黑色塑膠穴管中。
3、土壤假植法:因草莓具有先日照短,在日照長特性的開花植物,其花芽分化受低溫、日照、營養交互影響。故利用高地
溫差或平地遮蔭處理的方法,在溫室、高山或平地土壤培育新苗。
根 系:呈鬚根狀,為不定根,多生長於表土,新萌發的不定根為乳白色,漸老而變成黑色枯萎。
根狀莖:作用相當於灌木之地上枝條,每年生長1-3公分。
葉:為基生複葉,有三片葉子,葉柄較長,有10-20公分。每片葉平均在60-80天後枯萎;秋天長出之葉片,施予適當
保護,也可越冬至200天。
走 莖:由新莖葉腋間的芽萌發,為草莓的繁殖器官,在其偶數節部位,向上生芽及葉片,向下生長不定根,成為另一營
養株。
花:為聚繖花絮,每個花絮有小花10-20朵;亦為兩性花,同時具有雄蕊與雌蕊,可以自行授粉。
果:為聚合果,又稱漿果,由花托肥大而成、又稱假果;附著在果實外表的小顆粒狀,為雌蕊受精後的瘦果。
1、土壤管理:選擇富有機質且通風排水良好的介質與土壤,介質與土壤比例約6:4,再加上少許完全腐 熟之有機肥。
2、水分管理:於傍晚時澆水,每二天一次為原則;若有遠行,則將水桶置於高處,將棉布條或毛巾之一端放在水桶中,另
一端則埋入土壤中。
3、肥份管理:約8吋之大盆栽,需3-5kg的肥料,20-30天施肥一次。
病蟲害防治:以白醋1:30比例加水噴灑,若嚴重時則提高至1:10。
4、平時管理:注意老葉、病葉及病果之摘除,並將草莓盆置於通風良好、日照充足之陽台或頂樓,切忌雨水。
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份資料記載
|
草莓的維他命C含量為蘋果的10倍,柳丁的2-3倍,依衛生署公告的「每日營養建議攝取量」,成年人 每日維他命C的攝取量為60mg,亦即每日100g,約6粒的草莓,每二日食用50-60粒草莓,就足夠一週的 維他命C的攝取量。
草莓還含有鞣花酸(Cellagic),為抗氧化劑化合物,另含天門冬氨酸(Asparti cacid),也屬於抗氧化助酵素的一種,在歐美地區又稱草莓為「苗條果」。
草莓清洗步驟之建議 :
1.容器蓄水溢滿後將草莓放入
2.保持少許水量流動
3.用手輕壓上浮之草莓於水中三次
4.將草莓放在盤中撒上梅子粉
5.草莓入口前才將蒂頭(綠萼)摘除
草莓的保存:
1、買回的草莓不要一次清洗完,先放在冰箱冷藏,要吃多少再拿多少出來清洗。
2、一次未能吃完的草莓,以塑膠鏈袋密封,置於冰箱冷藏,最好於兩天內吃完。
3、若發現草莓表皮略呈軟化狀,可以改用其他吃法或料理使用。
越新鮮的草莓,周圍小顆粒(雌蕊受精後的瘦果)為立起來的,蒂頭深綠色,肩部周圍沒變白色,外表 色澤紅潤,不沾泥雜物。
若為到觀光果園自採,肩部為白色約為八分熟,一般而言,外觀越紅越成熟,但保存時間也越短,草莓 可依色澤判別熟度,而非越大就越甜。
1、新鮮草莓沾醬:梅子粉/果醣/煉乳/巧克力醬/蜂蜜/龍眼蜜
2、 新鮮草莓加味:草莓牛奶/草莓奶昔/早餐玉米片+牛奶+草莓/土司/饅頭夾草莓(與果醬口感不同)
3、 冰淇淋+草莓/蛋糕(加鮮奶油)+草莓/剉冰+草莓+煉乳/維也納咖啡+草莓
4、 冷凍草莓:草莓冰棒(類似昔日塑膠鏈袋自製綠豆冰棒)/顆粒凍草莓
5、 草莓附加產品:草莓果醬/草莓鮮果汁/草莓釀酒/草莓蒸餾酒
【巧克力醬】 【早餐玉米片】 【梅子粉】 【果醣】 【蜂蜜】 【龍眼蜜】 【黑糖】 【煉乳】